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惠山品茗听西施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09 09:35:2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清晨,我们一行人,迎着黛岭丹霞,沿着千年攀山小径,拾级而上,走入惠山,飘然入画中。惠山,自古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大唐茶圣陆羽在《惠山寺记》中说:“兹山绝顶,下瞰五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诸山,以掌睨可矣。”我们一行人,踏着晨露,在山岚依稀、薄雾渐开中,攀上山顶。惠山九峰,宛若九女,个个天生丽质,气韵生动。太阳跃出槭树枝头的时候,我们决定下山去白石坞饮茶。

  惠山脚下,山水俱佳。秀山明水,人杰地灵,自然应该丰产才子佳人。近代以来,走出了钱穆、钱基博、钱锺书、杨绛、顾毓琇、陈西滢、华彦钧等名满天下的大学者、大艺术家,与此同时,郭沫若、丁玲、聂耳、冰心、沙叶新、程树榛等大师巨匠也让这里山川增辉,可绝色佳人,却少有踪迹。

  惠山茶社的老茶客说,惠山周边少美女,乃是因了江南第一美女西施的缘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国屡战屡败。一顾倾城的西施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据说吴国亡后,西施从后宫逃出,跟随范蠡,过惠山,隐匿太湖,从此泛舟五湖,浪迹天涯。而越王勾践,鉴于女色祸国,大肆搜捕美女,惊得吴地美女四散而逃。西施飘逸去,惠山少美女。

  听了老茶客的话,有人问,老人家,你此话是乡间野史呢,还是网络传言?老茶客只笑不答,提壶斟茶,然后,举杯相劝,吃茶,吃茶。

  老茶客高悬免战牌,大家只好用一阵笑声作答。此时,茶社老板娘出来为大家添水,听到我们的笑声,正色道,谁说我们惠山少美女,民国那会儿,我们惠山街上出过好些个“西施”呢。我说给你们听听——

  我们惠山,有二十多眼名泉,惠山泉被唐朝茶圣陆羽、清朝乾隆皇帝评为天下第二泉,无锡毛尖乃是贡茶,好水泡好茶,惠山街巷自然就有许多茶社。民国时期,惠山寄畅园七星桥水榭边,有座茶室出了个绝色少女,人称“当炉艳”。据说她自小长在寄畅园,喝二泉水长大,高山流水,白云青树,将她滋养成一个美丽绝伦的尤物。当时的《新无锡报》还做过专题报道,说这“当炉艳”,惊呆文君,美赛西施。大眼明亮,柳眉细长,面孔娇嫩,体格健美。一笑一颦,楚楚动人。有好事者,名为“茶水西施”。天下游客,听说文君复出,西施再生,纷纷前来观瞻美色。一时间惠泉山下,游人如云,观者不绝。

  这“茶水西施”姓胡,芳名月娥。其父是茶博士,清高老者,往来交游者,多是文人学士、诗人画家。虽然家中卖茶,却将爱女视为掌上明珠,深藏闺中,不曾叫她捧过一壶茶,托过一盏杯。当日读了报纸,气得眼冒金花,立刻张罗车马,将爱女送往江阴北氵外婆家暂住。待到游客前来,早已人去楼空。一班爱美之人,还有那些好色之徒,只好望楼兴叹,枉自嗟呀。

  花落蜂去,春归蝶散。“茶水西施”跑了,惠山顿时冷清不少。有好事的报社记者,又发现了惠山朱顺兴油酥店的美貌姑娘袁琦芬。于是乎“油酥西施”就此新鲜出炉。

  与“茶水西施”的平民身份不同,专做惠山油酥的朱家,颇有些来历。惠山油酥,又叫“金刚肚脐”,因其大小、形状酷似惠山寺里四大金刚的肚脐眼而得名。说白了,就是一种重油、重糖、百果酿心、外面沾有白芝麻的小点心,原是明朝宫廷中的食品。明朝灭亡后,朱元璋的一支后裔逃来惠山,也带来了这种干点心。早年,惠山油货摊的摊主大多姓朱,别看做的是小生意,却是响当当的皇族。他们的拿手杰作就是惠山油酥。惠山油酥至今仍是无锡百姓喜爱的食品。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刚肚脐”以惠山油酥之名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专用茶点。

  上世纪三十年代,朱顺兴油酥店传到第八代掌门人朱佑根手里。朱老板为人厚道,重视质量,所制惠山油酥,香酥肥甜,深受顾客喜爱。朱佑根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因为自小娇生惯养,不愿继承这门劳力费劲的祖业,而朱家手艺自来传子不传婿,渐渐年迈的朱佑根很是无奈。此时,他觅得父母双亡的溪南乡14岁姑娘袁琦芬,就将她以童养媳的身份迎进朱家,从此一心一意教这儿媳油酥手艺。

  袁琦芬初到朱家,还是个貌不出众的黄毛丫头,谁知女大十八变,几年后出落得身姿丰满,秀色可餐。报社的小伙子见了心动不已,立刻写出头版文章,宣称惠山又出绝色佳人,宛如西施转世。文章见报后,轰动江南,有兴致者,追船赶车,奔去惠山朱顺兴油酥店争睹芳容。一时间顾客盈门,人声鼎沸,踏破门槛,挤翻柜台。

  朱老汉夫妇哪里见过如此阵势,直急得跳脚舞拳,叫苦连天,生怕儿子的婚事发生变故,更怕辛苦传承的祖业失传。老公母歇业停产,关起门来苦思对策,最后决定,不学“茶水西施”避居乡下,但也不能听天由命,为防止意外发生,必须立即将鲜花插到“牛粪”上,让小夫妻提前圆房。1944年12月27日,老两口为儿子和“油酥西施”袁琦芬举办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并请来惠山名艺人陈毓秀证婚。自此,名花有主,蜂蝶渐散。“油酥西施”谨守闺训,爱情专一,桃枝杏花从不逾墙,规规矩矩地传承家业,传宗接代,与夫君一直恩爱到白头,也传为一段佳话。

  惠山脚下的江南小城无锡,不仅出过“茶水西施”“油酥西施”,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间,还出过不少美人胚子,也都被称为“西施”。为免混淆,张冠李戴,地方上的人根据她们所处的不同地域和职业,给“西施”加以前缀,比如南门的“南郭西施”,北门的“黄鳝西施”“馄饨西施”,城中的“鸭血西施”等,最搞笑的是崇安寺中皇亭小吃作坊的美女,上午卖豆瓣被唤作“豆瓣西施”,下午卖梅花糕被唤作“梅花糕西施”。此外,中山路上的眼镜店里,还端坐着一位“眼镜西施”。一时间,小小锡城尽“西施”。

  听完茶社老板娘的“西施”故事,满座皆乐。

  七星桥水榭茶炊袅袅,惠山古寺青山隐隐。此时,已近中午,老荷轻摆,桂枝摇曳,鸟语与落叶发出美妙的天籁之音,仿佛也在诉说着无数的“西施”雅事,轻吟着江南之秋的旋律。

  从惠山茶社出来,走在山阴道上,我幻想着迎面能够走来一个笑靥盈盈的“西施”姑娘。(江凤鸣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