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一元压岁钱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2-07 17:11:4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 陈建琪 文 |

  临近春节,我母亲就会准备好红包装压岁钱,红包其实就是用红纸自己做的,红包里装的是崭新的一角、两角、五角,很少包一元钱的。也许现在的人觉得不可思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母亲的工资是23元2角6分,我父亲是63元左右,要应付八个人的日常开销,父母亲,兄弟姐妹六个,分摊到每一个人就是月开销只有10元钱多一点。可以说家里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要精打细算,真是一元钱捏在手里都要捏出汗来的。

  那时候发工资,基本固定在每个月的15号,而且是雷打不动的日子。每个月工资到手,我母亲就先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把家里的米买好,还有一件事就是帮我父亲的香烟买好。那时候买米要粮票,买香烟要烟票,都是计划供应。家里有了米,吃饭就有保障,至于搭饭的菜就只好有啥吃啥了。香烟我父亲是只抽飞马、前门,牡丹香烟是要逢年过节才买的。前几天看到好友的一篇文章里有对当时物价的确实描述:“1982年,猪肉一斤1元,青鱼一斤2元,火油一斤0.33元,赤豆棒冰一支0.05元,雪片糕一条0.20元,每条还要收粮票2两。”可以想象五六十年代的物价相对来说还要低一点,紧巴巴的日子勉强过。

  那时的生活不易,工作挣钱更是不容易,我们当时还住在现在江溪街道前进花园的沈桂桥附近,母亲在缫丝一厂上班,走路要近一个小时,我父亲要走更远的路,要到现在的盛岸路上的白金汉爵附近上班,完全靠双脚步行。早上两三点钟,我母亲就要起床烧早饭,早饭基本上都是米粥稀饭,偶尔会有米团子。前些日子,我特意去了前进北路上的沈桂桥,在桥上用百度导航,到白金汉爵附近步行要三个半小时。如果是早上四点钟天还没亮出发,步行到白金汉爵附近的地方,刚好是早晨七点半左右。吃的稀饭想想也给消耗掉了。不知道我父亲当时是如何在上班的情况下饿着肚子,坚持工作到中午吃饭时光的。

  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一般都是两角钱、五角钱,记得在十岁时候收到的压岁钱是一元钱,五张两角面额!那时候的一元,对一个小朋友来说,已经是很开心的了。2024年元旦,吃喜酒时候抢到一个红包有20元钱,回家给我外孙,他打开一看才20元,就不高兴了。现在的一元,可能连一张报纸都买不到。那时候一元钱,可以买一斤多的肉,可以吃十碗肉馄饨。可以很多次去南长街上的书摊看小人书。现在给压岁钱,一般都要三五百元,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在三五千元,甚至是上万元。小时候的我很是节约,虽然只有两角、五角、一元的压岁钱,我还是舍不得花,放在一本集邮册里,保存了几十年。每年的大年夜,取出来看看,见钱想双亲。回忆一下少年时代的清贫生活,却是有很多的快乐时光。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