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无锡的三棵古树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10 09:54:54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一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片明黄色的扇形树叶,它来自惠山寺的大同殿前,已经静静蛰伏在这里快一年了。每当万物萧疏的秋天里,总会有许多形状或色彩漂亮的落叶被邀请到我家,但许多落叶很快就会变色和发脆无法久留,唯这片银杏叶始终不改明亮的原色,给予我悦目的享受。

  我在年幼时就结识了那棵浓荫馥郁的古银杏,以后我去锡惠公园时都经常要去探望它,并张开自己的手臂丈量它的胸围,这棵古银杏的躯干粗大无比而且树的投影很大,一来到这颇具禅意的树下,似乎会感受到天气的变幻。据传,此银杏是明洪武初年惠山寺性海和尚所植,共植十八棵象征十八罗汉。但是时间和大自然联手改变了当初格局,现在仅剩这最后的一棵,而且树身还倾斜得厉害。历史的记录并不完全可靠,最近有专门机构对这棵银杏使用“三段法”测龄分析后发现,它实际树龄更长,应该在元代就存在了。尽管这样,这棵银杏仍算不上无锡最长寿的树,不过由于它距闹市极近而且在方圆数十里内再也找不出如此巨大的树木,所以这棵古银杏一直以来就闻名遐迩。

  银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野生银杏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大熊猫的价值相似。银杏出现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使地球变干冷,裸子植物让被子植物抢占了生存空间,银杏因卷不过其它植物而从欧美亚的绝大部分地区绝种,唯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受冰川影响较小才得以幸存。银杏俗称“白果树”,果实性平味苦涩,有微毒,含丁酸和庚酸,被车轮碾碎后会发出腐烂般的臭味,但我们祖先发扬一不怕臭二不怕毒精神,不仅用来制药还开发出丰富的菜谱。银杏又称“公孙树”,种下三十年以后才会结果,收获果实往往就会轮到栽树人的孙子了。

  大同殿前的这棵古银杏似乎也说不出太多神奇故事,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雄性树结出7颗银杏果曾引起轰动。九十年代这棵树突然开始叶子稀疏,连树的倾斜度都更明显了,这当然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树在凋零人在叹惋,抢救方案终于出台:为了改善这棵古树的生存环境,首先要挖去殿前广场的水泥坪改铺石板坪,让树的根系能呼吸也让有机成分能渗入,再使用钢柱斜撑树身防止其继续倾斜,然后植保工作者又在树上挂满药瓶,就像给病人输液那样。在无锡人揪心了两年后,这棵古银杏终于满血复活了。

  如今,这棵古银杏正以其卓然高枝为人们撑起一片浓荫。在赞叹其强悍生命力的同时,我更想感谢园丁们对一棵大树的亲情呵护。这不仅是对一棵古树的挽留和拯救,更像是对无锡人民奉献的一份生命礼遇,大家在初冬时节又能遇见一树灿烂和满地明黄的极致美景,并由此感悟到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希望。

  二

  在江阴和锡山区交界地的顾山镇,有一棵奇异的红豆树。这棵树属于半落叶乔木品种,每次花期过后,人们就能看到心形的果荚挂枝头,那每一个果荚中都藏着一颗鲜艳红亮直径一厘米的扁圆果实,比其它品种红豆树结的果大多了。从前周边的农家会用红线穿红豆系挂在幼儿手腕上,还有年轻人会把纯美的红豆镶上金边银边作为定情物赠予心上人。

  这棵红豆树,相传是南北朝时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手植,树龄已超一千四百年。萧统(501—530)历史上的声望是和中国文学紧相联的。这位爱文学的太子,曾在顾山的香山寺编辑过中国最早的一部《文选》。《文选》分38类收700多篇诗文,史上的许多文学家及名篇都赖此得以保存,并成为研究梁朝以前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此《文选》曾散佚,经搜集和整理定名为《昭明太子集》,今人称《昭明文选》。类似的文学选集往后渐多,但要谈及开创性却都不如《昭明文选》。这个文集不选经学著述,即使选用史书内容也只略取注重辞采彰显文华之篇,这说明萧统已开始关注文学与经、史、子的区别,他想使文学成为独立的文化形态。在谈论萧统的编辑思想时,不得不提及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刘勰于南齐末年写成《文心雕龙》50篇,对创作体系和当时片面追求形式的现象进行评价或抨击,使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水平产生了突破。他主张作品既要有社会和政治内容,还应文质并重,质更重要。萧统正是受其批评原则和方法的启迪才认清了文学的价值和魅力,众多诗经楚辞汉赋的精彩篇章被选入《文选》,文学的概念终于清晰起来并以特有的风貌展露于世。

  在顾山地区的史志和民间至今流传着当年萧统在此发生的一段情史。他爱恋一位聪慧的尼姑,但尼姑却不幸早逝,于是深情的太子就把仅有的两颗红豆种在草庵以寄情思,没想到两棵红豆树长成后竟合抱成“连理枝”。唐代诗人王维听到这故事后很受感动,写下了著名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顾山红豆树在元代曾经枯槁,不料后来又复活了,而且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古树旁边又生发出一对新树来,如今人们去红豆苑就能见到老树和新枝相映成趣的情景。顾山红豆树是中国红豆树12个品种之一,这一果型最大的品种仅在岭南地区零星存在,长三角地区根本找不到同类,所以这棵生长地域最北的红豆树被誉为“海内孤木”。人们一直想要在这一带培植红豆树却总是徒劳,我想这应该也许是土地意志的流露吧,自然的愿望也是应该值得尊重的。

  三

  无锡地区要数宜兴的古树名木最多了,这里山多岭深气候优越,非常适宜古树名木的成长和保护。在宜兴众多的古树名木中,真正打动我心的是稀有树种银缕梅。有着“植物界的国宝”之称的银缕梅,是被子植物留给世界的活化石,它在植物演化过程中起到上承裸子植物下启被子植物的衔接作用,与哺乳类动物的发展和人类起源有着内在关联。

  话说1935年,植物学家沈隽在宜兴芙蓉寺的石灰岩山地采集到一种植物标本,这个品种和存在于日本的金缕梅既相类似又有区别,他猜想可能是一个新物种,可惜因为抗战爆发未来得及进行科学鉴定。尘封20年的标本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进入植物学教授单人骅的视线,经研究确定为金缕梅科的一员,但因为缺少花期标本还不能最后确结题。1988年单教授的学生,南京植物院邓懋彬研究员带着导师的嘱咐,循着沈隽留下的标本采集记录,来到善卷洞一带作野外科考,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植物新品种,经比对应该就是银缕梅。当时他在这一带总共找到7棵这种“只结果不开花”的植物,只等采集到花期标本就能完成课题。然而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邓懋彬的守望未等来结果,因为银缕梅花期出现要相隔2—7年,事先无法作出准确预判。

  一次我和同伴到善卷洞游历,我们在景区偶遇一位壮年男子,他架起相机正全神贯注拍摄着一棵树。这棵浑身分布瘢痕而且树叶并不稠密的小型乔木,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我不由得和那位守相机的人攀谈上了。从他口中我第一次听到银缕梅的名称,并了解到这种植物的罕见性,守望者在叙述中的突然动容令我无法移步离去。其实这位不是邓懋彬而是他的学生魏宏图,在邓教授终于等到银缕梅花期的确切消息时,他已行动不便了,只能在山下等候学生的信息,魏宏图就是要拍摄开花的全息并采集标本形成课题资料。在对我们介绍知识和叙述前辈们的不懈探索历程时,这位大汉竟然不断地流着热泪,让我们很受感动。我觉得这热泪中也许还包含着一种他对即将到来的成功的幸福感……

  于是我这个门外汉也开始关注起植物学界动态来,不久后读到了邓懋彬等共同署名的《银缕梅属——中国金缕梅科一新属》一文。我不仅从盛花期的图片上看到了那种没有花瓣的小花,还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此树生长在喀斯特地貌环境,种群呈“孤岛状”;雌雄蕊异熟结实率低,所以繁殖困难;果实在成熟之后突然爆裂,把种子喷射到远处去寻找适合生长的地方……此树的拉丁属名可译为“单氏木”,以纪念单人骅教授所作的贡献。银缕梅从发现到正式命名,反映了科学家们承前启后长期努力的过程,也记录了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植物资源库作出的贡献,为了形成一项科学成果竟花费了众多科学家60年的宝贵时间!我们在对科学家的求实和永不放弃精神叹服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科学探索的意义和必须具备品质的理解。

  曾经被恐龙舔食过的珍稀植物银缕梅属于濒危物种,现在终于被人们重新发现并得到了科学保护,这是值得庆幸的事。目前银缕梅的人工复种工作正在进行,据说在无锡充山植物园中也能觅见银镂梅的身姿了。(张建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