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行知传人——童启铃先生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4-20 19:39:41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童启铃先生1922年2月生于江阴,家境贫寒。他一生崇尚高贵的人生境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江阴人民培育了数以千计的栋梁之才。他的一生,像深山的清泉、冬日的阳光、挺拔的青松、伟岸的山峰!

  十年前,童先生驾鹤西去,天空泪雨纷纷,人们无不悲痛。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先生吧!

  栖霞塑人

  童启铃先生13岁考入栖霞乡村师范。

  栖霞乡村师范的校长黄质夫先生,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1914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回国后,他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观点。他的理论和实践,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黄质夫先生在国立东南大学求学期间,接受了恩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成为其最早的追随者之一。毕业后,黄先生创办了多所赫赫有名的乡村师范学校,全面实践、推行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栖霞乡村师范一改传统的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老师讲课只是拎重点,简明扼要,大部分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写作投稿。因此,教学进度很快,学生也具有真才实学。

  栖霞乡村师范是有名的劳动师范。学校的一切财富都是师生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自办农场、工场,自接水电,自建屋舍,模拟社会生活,让学生接受生活教育。

  学校有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培养学生“身正为师”的素质;推行民主管理伙食、全校学生轮值制度,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推行环境卫生包干区制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童启铃先生在栖霞乡村师范接受了三年的生活教育锤炼,终成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雏鹰展翅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栖霞乡村师范奉令解散。童启铃先生还有一年试教未及进行,只拿到一张黄质夫校长签名的毕业证明。

  1938年,童先生应聘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任第一难民所区长,管理一个大棚收住的500名难民。他视难民如兄弟、姐妹、父母。开饭时搬桶、盛饭、盛菜、舀汤,饭后收拾打扫;送病人就医,帮忙处理丧葬事宜、安慰家属……一年后,协会要调他到第二难民所升任区务干部。第一难民所的难胞聚集挽留,挽留不成又鞭炮齐鸣送行。

  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能把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深得人心,显然,得益于栖霞乡村师范三年的生活教育。

  在第二难民所,他作为区务干部,参与上万名难胞的管理工作,更是尽心尽责、日夜操劳。有一天,他深夜巡查发现火情,立即拉响警铃,指挥灭火,疏散老弱难胞。由于发现及时、抢救得力,火情没有殃及大棚、危害生命,但他自己的衣被、书籍被全部烧毁。

  两年多的难民救济工作,得到了万名难胞的肯定。离别时,难民救济协会向他颁发了两张表彰状。

  1941年,童先生入职上海大东书局,被派往香港接受培训,并负责大东印刷厂的审计、统计工作。由于在栖霞乡村师范学过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所以这些工作他均能胜任。

  一名未满20岁的青年,能够勇敢融入社会,出色完成工作,充分证明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完全正确的,栖霞乡村师范的生活教育也是成功的。

  乡村教育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乡村教育,认为在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黄质夫先生也认为,改造中国的关键是改变农村,而发展乡村教育则是改变农村的重要途径。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引爆太平洋战争。大东书局宣布工厂停产,解散职工。1942年,童启铃先生返回江阴。自此,开启了他六十年致力于乡村教育的艰辛历程。

  前四十余年,他服从工作安排,辗转供职于12所学校。期间还亲手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江阴师范、江阴农村红专大学、江阴农业大学、江阴利港农高中、江阴县城北中学等几所学校。退休后,又创办了江阴龙园文化补习学校。

  他在学校工作时的职务,几乎都是总务主任,除了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还经常为学校建房造屋。由于对承包人诚信相待,对工人热情关怀,而且从不收受礼品,因而深受承包方敬佩,工程质量得以保证。同时,童先生始终没有脱离教学。所教科目有中小学语文、数学,师范语文、史地,教育实践和理论等。教学内容广泛,教学任务繁重。为了实践栖霞教学方式,精讲多练,保证教学质量,他经常备课到深夜,也经常组织教研活动,向同行学习。他的教学成果,常常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除了学校工作,童先生还经常下乡扫盲。

  从教六十年,童启铃先生为江阴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

  践行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只有走出教室、课本,贴近生活,结合社会实际,并付诸行动,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经受风吹雨打、千锤百炼,才能造就出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童先生每到一个学校,都在努力实践生活教育理论。他创办的江阴利港农高中,简直就是栖霞乡村师范的缩影。学校实行半耕半读体制。教师讲课提纲挈领,要言不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半天劳动时间,会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建校劳动、扛大米等生活劳动,以及栽秧、除草、割稻、收麦等农田劳动。该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都能在工作单位挑大梁,胜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等工作。他们有的成为建筑设计工程师,有的成为部队营级以上干部,有的成为民营企业家。还有一名顶尖学生,大学毕业后,脚踏实地,从农村基层干起,直至连任四届江阴市副市长,成为童先生和全校师生的骄傲。

  热爱学生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热爱学生、喜欢学生,就要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再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

  童启铃先生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品格,非常热爱自己的学生。在一中工作期间,为了整顿宿舍秩序,童先生住进学生宿舍,意外发现有十多名学生患有夜尿症,便及时请来医生为他们治疗,学生及其家长由衷地感激他。童先生每天早晨比学生先起身,为同宿舍的学生洗净脸盆,打好洗脸水,学生们深受感动。自此,个个宿舍窗明几净,学生用餐、睡眠都能自觉遵守纪律。

  在城北小学工作期间,有个学生在玩耍时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不能到校上课。童先生每天抽两个小时,上门为他补课,坚持了四个月。家长激动无比,持锦旗到校致谢。

  1966年,童先生被关进“牛棚”。消息不胫而走,处在停课状态的学生们迅即回校,自发集队在校内游行,强烈要求释放他们敬爱的校长。最终,解救成功,童校长走出了“牛棚”。此事被江阴人民广为传颂!

  乐育英才

  “乐育英才”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童启铃先生秉承这一思想,一生乐此不疲、满腔热情地为江阴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

  1953年,江阴师范停办。童先生想尽办法为两名学生安排了工作。一个到江阴澄翰小学任教,一个到江阴市第一中学任伙食管理员兼会计。为了让他们尽快胜任工作,童先生每天到澄翰小学协助学生备课,帮忙批改作业;到一中教学生记账及管理,如此“传帮带”整整一年。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多年后,这两名学生分别成长为一中的副校长和总务主任。

  在龙园高考补习班,有一名学生天资聪颖、为人淳朴,但由于报考失误等原因,连续两年高考落榜,信心全无。时任校长的童先生,多次上门疏导、鼓励,并把他带回自己家中吃住一年,专心复习。最终,这名学生考取苏州大学,同时参加自考,大学毕业时,收获苏大和南财两张文凭,后成长为银行高管。

  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同样的,童启铃先生不仅热爱学生,也深爱着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

  在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期,他会加以引导,关心他们的入团、入党;不在身边的日子,定期给他们写信,予以鼓励和指导;女儿下乡时,他会帮女儿整理行装,将衣物用品列出清单,贴在箱盖里面,方便她拿取。这恐怕也是栖霞乡村师范学生的基本功。

  童先生母亲是一个慈祥又刚烈的人,她赋予童先生善良而正直的品格。童先生不管走到哪里,都谨记母亲的教诲,好好做人。在母亲卧床生病的七年里,他每周步行往返八十里,回家看望、照顾母亲;经济上再拮据,也想方设法保证母亲止咳所需的梨子,全年无缺。

  童先生对待同仁、朋友亦很热心,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他通过法律程序,落实政策,帮助分居三十多年的同事夫妇团聚;他把在乡下工作多年、积劳成疾的旧同事,调进自己任职的学校,还提供住房,让其安居乐业。

  童先生一生清苦,万般节省,却资助了十二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了学业,甚至为了让一名学生安心服兵役,竟代其养母两年。

  这样一个爱满天下的人,他的心中唯独没有自己。从教六十年间,他经手造了那么多房,从来没有为自己要过一间。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童先生所展现出来的,正是这般舍己为人的高贵品格,以及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

  纵观童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他完美地传承、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江阴培养了万千有用人才。

  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伟大的人。他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江阴这座城市的记忆中,像永不熄灭的灯塔,引领后来的人们。(徐海锋、何秋华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