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下管廊建好后,“入住”积极性如何提高

文章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25 09:42:4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记者 白雪 杨昉 付奇

10月1日起,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正式施行,明确职责、有偿使用费收取主体等,推动管线入廊,保证运营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省住建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建设地下管廊规模超380公里,建成投运约280公里。管廊建成后,将城市各类管线集中纳入,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各地管廊运营情况如何?管线入廊存在哪些难题?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地下基础设施?

先规划、后建设,将各类管线“集纳”在地下,解决“马路拉链”现象

南京扬子江大道和汉中门大街交叉口,从一处不显眼的道闸进入,沿楼梯往地下走10多米,就来到一处“集体宿舍”,这个宿舍里“居住”着多条市政管线,这里就是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

“温度23℃,湿度50%,硫化氢含量0……”10月19日,记者走进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一整面墙的大屏幕上,各色图表实时呈现管廊环境与设备运行状态。“管廊中设置了很多摄像头和精密传感器,就像是‘眼睛’‘鼻子’,一有险情便会自动弹窗预警,便于运维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南京智慧管廊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慧管廊”不仅能“看”和“闻”,还有“动手能力”,即面对突发状况,系统可自主决策和快速处置。例如,管廊中水位达到一定深度时,排水泵会自动开启;遭遇火灾时,系统自动关闭防火门。

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北起定淮门长江隧道南出口,南至河西大街,长约7公里,是南京“两环六射”干线管廊体系中江南环开工建设的第一条干线管廊。记者走进综合管廊综合舱,只见一侧是浅蓝色直径1.8米的应急水源输水管道和整齐排列的深蓝色通信管道,另一侧则是红色的10kV电力管道,每200米设置一个防火分区,通过电动防火门隔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入廊的管线有DN1800应急水源输水管道,长约5公里,电力舱供电电缆正在入廊施工中。

在传统地下管线设计中,各条管线布设方式不同,每项基础设施都需要单独进行维护和管理。而综合管廊则可以整合各种基础设施管线,提高管线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

“近年来,我省加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力度,将其作为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大城建项目。”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要求地下管廊“先规划、后建设”,各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已完成规划编制。地下管廊建设,一是结合新城建设统筹推进,如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太湖新城、连云港徐圩新区等;二是结合重大项目改造进行统筹推进,如南京市扬子江改造项目、苏州市312国道改造项目等;三是地方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不断推进缆线管廊建设,实现与老城区地下空间集约利用。

苏州城投管廊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该市约37.2公里管廊。该公司运营分公司负责人阳蒸举例说,苏州城北路地下管廊总长11.5公里,2018年投用至今已安全运营2100余天,纳入220kV、110kV、10kV电力电缆,通信光缆(有线、移动、联通、电信)、给水管、污水管、燃气管、热力管(蒸汽)等9家管线单位的市政管线,并预留了中水管道。管廊运营以来,解决了以往管线直埋所产生的“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延长地下管线使用寿命的同时,还有效避免因各类市政管线维修、更换、扩容等需求造成的道路反复开挖现象。

在南京市秦淮区小西湖片区,狭窄的街巷里,每隔10多米就有一个检修口。“项目采用小型综合管廊敷设方案,单舱管廊内敷设了污水管、给水管、通信线缆等,管廊长度约628米,重要街巷覆盖率达85%以上。”南京历保集团工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万一污水管堵塞,维修人员可通过管廊检修口快速疏通管道,无需开挖路面。

入廊难、收费难,导致部分管廊闲置,两大难题亟需破解

为加强地下管廊运行维护管理,省内各城市普遍设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领导小组与专职运营公司,有些还建立了智慧运营平台。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地下综合管廊运营中,收费难、入廊难问题并存,管廊项目尚难以形成投资收益“优循环”。

“综合管廊收费缺少国家和地方收费指导标准、物价无综合管廊指导价格。”省地下空间学会理事、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轨院主任工程师李志远说,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两项加起来远高于管线道路穿管敷设费用。另外,部分城市对入廊费收费主体没有明确,管线入廊后的安全风险、责任风险也有待解决。

“入廊费相当于‘买房费用’,日常维护费相当于‘物业管理费’。”业内人士介绍,入廊费主要用于弥补管廊建设成本,日常维护费用于弥补管廊日常维护、管理支出。管线产权单位有燃气、供水、供电、排水、通信及有线电视运营商等,入廊费高于各管线直埋成本,各管线单位既要负责各自管线专业维护,还需缴纳维护管理费,运营成本增加,积极性不高,一般不愿意将管线入廊,导致管线入廊率不高。这就造成部分建成的管廊尚未运营,部分已入廊管线尚未缴纳相关费用。

新沂市管廊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新沂市已投用15.7公里地下管廊,根据要求强电必须入廊,当下,他们主要用强电入廊费来平衡运营管理支出。管廊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管线入廊意愿并不高,管廊运维管理单位协调难度更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全省各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平均约为每公里1.1亿元。建设费高企,如何平衡收支?各地正在探索。

苏州是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建设地下管廊时,该市探索吸收管线单位投资入股,共建共治管廊。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相关管线单位共同出资组建苏州城投管廊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由管线单位出资入股的管廊公司,苏州城投集团占股45%,水务集团占股20%,供电公司占股15%,燃气集团占股20%,管廊建成后的日常运维管理由城投管廊公司承担。

2017年发布的《苏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试行)》明确,入廊管线单位需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入廊费主要用于弥补部分管廊建设成本,由入廊管线单位向管廊建设单位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收费期限为25年。日常维护费主要用于管廊日常维护、管理支出,由入廊管线单位按约定的计费周期向管廊运营单位逐期支付。

建好更要管好,既要财政“四两拨千斤”,也要施加“硬约束”

南京2010年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至今已建成管廊56条共约105公里,投入运营约50公里,里程位居全省第一。苏州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约60.1公里,在建管廊约8.9公里,其中已投入运行管廊44.1公里,入廊管线累计662公里。

管廊建好后,如何用好管好?“管廊综合收益主要体现在项目本身以外的城市管线安全、城市交通、景观等外部效应和长期低成本优势。”业内人士建议,继续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扩大财政对管廊建设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出台财政对管廊建设及运营的缺口补贴政策,在实践中同步调整关于收费价格、收费对象、收费路径等相关政策,探索出适合推广的入廊机制。此外,进一步完善地下管廊各种保障机制。比如运营后期,管廊内设备设施更新迭代产生的大修费用,具体怎么修、费用从哪来等问题,要予以明确。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缺乏‘硬约束’。只有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要求,界定相关单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等,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积极建议国家层面对规划编制实施、建设资金保障、管线入廊、有偿使用与运行维护管理作出强制性规定,为各地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发展与运行维护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向国家层面建议对建设资金的分担、产权有偿使用等关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入廊单位权益,提高电信运营商、国网电力等央企及其分公司和地方企业入廊积极性。合理平衡政府投入与企业负担、直埋成本与入廊收费的关系,动态管理有偿使用收费标准。

“要明确综合管廊监管单位,明确监管单位、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职责。”李志远建议,对管廊运营单位初期日常维护费不能弥补运营费用的,应给予一定财政支持,激发运营单位活力,提升管廊运营维护质量。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