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学前街,早在北宋就已存在,至今这里还能发现众多的历史遗迹,能看到从这里走出的大批社会名流的踪影。历史上的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堂、无锡县中等名校都曾在此办学。我年轻时也曾在这文化昌盛之地求过学,至今记得那时整条街的行道树皆为合欢,春末夏初之际正值盛花期,阵阵素雅的香气伴随着书墨气韵,每天都殷殷迎送着莘莘学子。
1
学前街最早呈一河一路格局,一条束带河与路并行。在街东首至今能见到一组古建筑,这是顾毓琇故居。故居本来在束带河南的鱼腥巷1号,河道被填后就处在学前街了。
顾毓琇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后人,他的兄弟都十分有才华,“一门五博士”一向被无锡人称道。顾毓琇13岁就入读清华大学电机专业,又作为“庚子赔款”留学生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科。毕业后被通用电器聘为工程师,五个月后他就迫切地回清华任教了。他培养了杨振宁、钱伟长、吴健雄等杰出物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电机系、无线电系、航空研究所都成为清华的品牌学科。1940年顾毓琇在重庆青木关创办国立音乐学院,任校长兼国立交响乐团团长,他还创办了上海戏剧学校并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解放前夕蒋介石败逃前策划了一场“抢救大陆学人”行动,软硬兼使逼顾毓琇前往台湾为其装点门面,不愿就范的顾毓琇悄悄登机去美国母校当了教授。改革开放后他八次回国讲学,为科技事业建言献策。1999年江总书记访美时专程拜会自己当年的老师,成一时美谈。
顾毓琇是罕见的“通才”,五四运动时期他醉心于文学创作和小说翻译,与闻一多梁实秋组织清华文学社,他任戏剧组主席。此间他所创作的话剧至少有三部公演过,20岁时他以西方戏剧“三一律”形式创作了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四幕剧《孤鸿》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四部中篇小说《芝兰与茉莉》。留美时把我国传统戏剧《琵琶记》改编成话剧在波士顿公演,他当导演并任宰相角色,冰心扮演宰相之女,梁实秋饰蔡中郎,闻一多做舞台美术,此剧甫一亮相就取得轰动效应。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小说,并留下7000多首诗歌,是继陆游之后中国第二位高产诗人,1976年被世界诗人大会加冕为“桂冠诗人”。
他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在美国获取了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3岁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26岁时的一项“非线性自动控制”研究成果,被国际电机理论界命名为“顾氏变数”并获“兰姆金质奖”。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还是中国的黄钟标准音确定者。顾毓琇一生有科技著作三十余种。他以汪洋恣肆的创造力书写着人生奇迹,这种跨多学科的创造型人才使人容易联想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们的风采。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多么需要像顾毓琇这样的通才达人!
顾毓琇故居是清嘉庆年间的建筑,原名“燕誉堂”,为感念母亲年轻守寡,力促后代向学成才的可贵品德,顾毓琇在故居修缮时决意要以母亲的名字将故居易名为“诵芬堂”,以作为对伟大母亲的永久怀念。
2
孔庙曾经是学前街的标志,至今还能在此找见“文武官员军民臣等到此下马”警示碑,按“左庙右学”传统,官办的学宫也设于此。无锡县学宫创办于北宋,现存的戟门、明伦堂、讲堂三处都是清同治年间的建筑物。明伦堂现辟为碑刻陈列馆,大堂上至今高悬北宋朱熹手书的匾额。乾隆年间无锡县学出现过“一榜九进士”盛况和“三科六解元”佳话。
“无锡国学专修馆”于1920年在学宫旧址举办,这是无锡的第一所大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敏感问题,在新旧文化交替嬗递之际,以弘扬和重构中国文化为目标的这所学校令人注目。创办人为太仓唐文治(1865—1954,光绪十八年进士),他任过农工商部左侍郎兼署理尚书,是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前身)和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上海、大连海事学院前身)校长,为中国工科教育作了贡献。虽因患眼疾已辞职,但又创办这所类似书院制的“无锡国专”,他把弘扬国学视为救国救民途径,足见其信心和勇毅。此校现身过钱基博、陈衍、夏承焘、吕思勉、周谷城、郭绍虞、朱东润、饶宗颐等各种流派的大师,抗战时期曾西迁,1949年定名“无锡中国文学院”,解放后与它校合并。办学三十二年培养了1700余学生,数量虽不多但成材率高得出奇。从这里走向文史哲领域的王蘧常、唐兰、蒋天枢、钱仲联、周振甫、朱屺瞻、冯其庸等众多学子都是学界栋梁。无锡国专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很高,曾与清华大学国学院南北辉耀,共同承载过“国学”延续的历史担当。
最近有报道:98岁的无锡国专毕业生沈燮元仍在南京图书馆工作着。他是著名目录学家,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主编,他正在编写的清藏书家黄丕烈《士礼居题跋》一书已进入二校阶段。愿沈燮元先生此生收获更多学术成就。
3
宏大典丽的薛福成故居在学前街152号,这个清代建筑群占地21000平米,建筑面积5600平米,被称为“江南第一豪宅”。薛福成(1838—1894)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政论家和早期维新派代表性人物,他最早提出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经验以实现国家富强的主张。他的“中体西用”观念体现在所设计的建筑中,正厅被他命名为“务本堂”,轿厅为“西轺堂”(轺,官员所乘车辆)以表述他的治国理念。他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在中法之战中打击过法国远征号舰队,又从英军手中夺回滇东南治权,他还出任过欧洲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文集《庸庵集》中有一篇文字激越的《观巴黎油画记》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这座庭院式官僚宅邸建成于1890年,整个建筑群把近代民居建筑和江南造园艺术有机结合并加入西洋建筑元素,万里驰骋被收敛成一个宅院。但在分析建筑要素时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合规制之处,九开间的大堂是皇家形制,正三品官员的住宅是不能超五开间的,这一藐视皇权的行为正传递了封建帝制衰落和平权思想抬头的社会思潮。极具观赏性的十一间体二层走马楼是家眷们的住所,却显得从容畅快毫无诡秘的避世感。没有花园就构不成江南门第,这里有疏朗的后花园还有富丽的西花园,其规模都十分可观。
其儿薛南溟及后代并没有靠着祖上的庇荫碌碌无为,而是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老宅临近地还有他们的新建宅院,前西溪的巴洛克风格楼宇是无锡最精美的民国建筑,薛福成孙子薛汇东在此迎娶同是清华的同学袁仲桢,她是袁世凯的女儿,有人把这里称为“最后的驸马楼”。健康路宅院属薛福成另一位孙子薛寿萱,此园的绿化曾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三处宅院合起来的规模确实大,又因薛氏在无锡兴办了众多经济实体,难怪无锡人称之为“薛半城”。
4
不应遗漏学前街的汤巷,45号那幢通体深红的西式小楼,曾是张闻天晚年被软禁的场所,现已辟为张闻天纪念馆。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张闻天在无锡留下的生命最后时光的每张照片都留下了他自信的笑容也流露出洞穿古今的清澈,这与他在其它时期所存留的照片形成一定反差。
无锡为中国革命输送过秦邦宪,又让张闻天在此重拾人格自信,加早年在洛社当小学教员的瞿秋白,这三位执掌过中共最高领导权的人物在无锡留下的印记为我们城市平添了厚重感。很多人误以为小小无锡城托不起壮阔的梦,没想到这里出现了多位豪情万丈剑指天下的大国志士!
5
学前街上曾存在五座石牌坊,最大的“嵇山阁老坊”在西水墩近处,最初是纪念嵇永仁(1637—1676)的,他是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康熙年间任闽浙总督范承漠幕僚。靖南王耿精忠背叛朝廷时范遇害嵇入狱,嵇永仁三年不降最后自尽,雍正追授其国子监助教并赐“忠节流芳”匾。1737年牌坊上又增加了乾隆“人伦坊表”题匾。其子嵇曾筠、孙嵇璜皆进士出身,都官至尚书和大学士,汉人能在清廷中父子为相的现象并不多见,此二人以治理黄河而名垂青史。
治理黄河一直都是朝政大事,康乾二帝多次下江南,重点就是要视察河工。嵇曾筠于雍正年间督黄河水利,他踏勘了从荥阳至砀山数百里大堤,并整治了十二万余丈最险应修处。他发明了“引河杀险法”,即在河道弯曲处挖渠引黄河泻水以减轻大堤受过度冲刷而决溃,这样就减轻了河工成本并节省大量库银。其三儿嵇璜主持过《四库全书》纂修,子承父业的他于乾隆二十三年提出疏浚淮扬运河及高邮湖宝应湖让黄河就近泄水入长江,此举当年就收到治灾成效。乾隆四十六年他考察河情发现,黄河夺淮入海使淮河渐失入海通道,久必成患,他提出使黄河重返山东故道的方案因皇上举棋不定而延搁。但咸丰五年河南兰考发生铜瓦厢大决口使黄河自动回归了故道,这一自然改道却使几十万中原人民付出了生命代价,可憾可叹!嵇璜数次随乾隆南巡,帝在锡时亲授“奕世宣勤”匾额以表彰其父子的功德。此二人和嵇永仁被无锡人尊为“嵇氏三阁老”,三人的功绩在《清史稿》中均有专章记述。
无锡嵇氏学人辈出,嵇璜长子嵇承谦也是进士出身,任翰林院侍读并入值南书房。嵇氏后人在太平天国动乱中表现刚烈,许多族人慷慨赴死毫不含糊,这和他们祖先的品格一脉相承。嵇氏故居中有一座三间体楠木厅后被移建梅园开原寺,至今还让人能目睹这一遗物。
如今学前街发生了许多变化,多处历史建筑物重又敞亮起来,还出现了多座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人们在此能体会到无锡的城市文化基因并能寻找到巨大的精神动力。(张建鸿 文)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