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江阴鲥鱼记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6-01 09:42:5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王荣方 文|

  1

  《尔雅》谓鲥鱼“似鳊而大鳞,肥美多鲠”。中国鲥鱼主要是江鲥,在海中生活两三年后,分三支溯流到珠江、长江、钱塘江繁殖。单就吃口而言,要数长江鲥鱼吃口最好,到明代,江阴鲥鱼吃口则更好。它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据史籍记载,始吃鲥鱼在汉朝,兴吃鲥鱼在宋朝。食客大多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王安石在《后元丰行》诗中言:“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欧阳修在《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中道:“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 王琪在《望江南·鲥鱼》词中如是说,邀上三二知己,躲于深巷,大口喝酒,细品鲥鱼,乃人生之大乐。由于鲥鱼的肉性温和、味道甘美,所以苏东坡赞誉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吃鲥鱼,一顿能吃半条鲥鱼,因此,每年鲥鱼上市时,当涂和采石的地方官府就要朝贡鲥鱼,所以,鲥鱼成为贡品始于朱元璋。见太祖皇帝好吃鲥鱼,皇亲国戚、大小官吏、商贾文人,无不紧跟,从而吃鲥鱼成为明朝时尚,蔚然成风。朱棣对鲥鱼更是情有独钟,迁都北京后,每年七月初一都要用鲥鱼祭拜太祖,以表孝义,赋予鲥鱼鲜明的时代政治意涵。同时,为了稳固皇位,确保皇亲国戚、朝臣官僚享用鲥鱼,朱棣下旨在南京设立一家国有鲥鱼冰窖厂,类似于现在的快递总部,负责鲥鱼的揽收冰窖、保鲜储存、包装派送。鲥鱼冰窖厂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由皇宫的司礼监掌管。据《大明会典》记载,南京每年要用162艘海鲜船进贡北京,其中冰船46艘、运输鲥鱼船14艘。至明朝万历年间,贡品鲥鱼已成为福利。据万历文献记载,首辅张居正可获得皇帝赏赐鲥鱼6尾,次辅4尾。尚书以下官僚不享有特供权。

  2

  有明一代,由于长江江阴段盛产鲥鱼、刀鱼、河豚等长江名贵鱼,因而江阴的长江捕捞已较发达,每年春夏长江渔汛期,苏北的泰兴、江都、宝应、如皋、盐城等地的渔民,就会云集江阴,赶汛期捕鱼。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天不亮出捕,天黑后回港,既担风险,更为辛苦。捕捞鲥鱼人的艰辛,宋朝梅尧臣《鲥鱼》诗作过这样描述:“四月鲥鱼逴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渔汛期过去,苏北的渔民就会离开江阴,虽然流动性很大,却是江阴长江捕捞的主力军。江阴年均捕捞2000多担鲥鱼中,苏北渔民捕捞的要占七成,还有三成是由江阴的网户捕捞的。

  据明朝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这些网户都住在江边,也很善渔。他们或以线网,或以丝网,在春夏长江渔汛期,每天摇着船早出晚归,以网行江中,但他们又不同于渔民,并不是以捕鱼为生,而是以耕种租田为生,渔汛期出江捕鱼,仅是他们的副业,所以,在明朝,他们被称之为网户。这些网户,大多来自于苏北泰兴、江都、宝应、如皋、盐城等地的流民,因而既不同于江阴东南乡人的“重阀阅”,也不同于江阴西乡人的“纤啬”,更不同于江阴城里人的“多清议”,而是“气氛易为斗”,民风彪悍,性情刚烈,具有强烈的抗争性,若正确引导,则会成为建设性的社会力量;若引导不当,或被搞阴谋之人挑唆利用,则会成为极具破坏性的社会力量。

  3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满清政府仍沿袭明朝的鲥鱼进贡制度,也享受起“鱼中贵族入骨香”。在整个清朝的10个皇帝中,要数康熙皇帝最钟爱鲥鱼。16岁的康熙真正掌控朝政大权后,皇宫的敬事房遵旨在明朝的基础上,在南京扩建鲥鱼冰窖厂。每年五月初,鲥鱼一上码头,快马好骑手便日夜兼程,驿卒马匹沿途更换。同时,为了保鲜,清人在冷链的箱子外层再封上猪油,这样,被猪油包裹着的箱子里的冰块就不易融化,保鲜效果更好。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用于快递鲥鱼的快马多达3000匹,一路替换,白天彩旗猎猎,夜晚张灯结彩,驭马人仅在马背上接碗汤水灌入口中,竟然能在3天3夜内把鲥鱼送到紫禁城,效率是明朝的10倍,但也造成沸腾民怨。

  康熙二十二年初,时任山东省按察使分巡青州道参议张能鳞上呈《代请停贡鲥鱼疏》,请求朝廷停止进贡鲥鱼,免除百姓进贡鲥鱼之苦。有抱负、有作为的康熙采纳张能鳞的利国利民的意见,下旨取消了进贡鲥鱼制度,解散了南京的鲥鱼冰窖厂。然而,地方官府上贡鲥鱼的讨好行为却没有停止过。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初,江阴知县沈清世,江西新建人,接到江苏省巡抚府指示,要江阴捕捞上贡的鲥鱼,而且要负责保鲜。沈清世接到这一任务后,既感到无上荣光,又感到压力山大。江阴没有冰窖,鲥鱼如何保鲜?

  为什么江苏省巡抚府要指定江阴上贡鲥鱼呢?这是有原因的。

  4

  据有关史籍记载,5000年前的长江入海口,还在今镇江市的金山、焦山一带,河口开阔数十公里,水流分汊,主泓南北摆动,在潮流、径流的长期作用下,泥沙在海湾不断搬移堆积,致使沙洲林立,汊道纵横,并使河口不断向东延伸,大约至东汉年间,长江入海口东延至江阴附近,江面宽四五十公里。这就是江阴有“江尾海头”之说的由来。之后,随着持续的江进海退、长江入海口的不断东移,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年间,长江江阴段河道中心淤涨出了马驮沙,并将长江水道分隔为南北两槽。北槽水道又不断往北淤涨,至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全部淤塞,并与北岸的泰兴、如皋接壤,使长江江阴利港至石牌港段河道由分汊型变成为单一型,江面缩窄至6公里,最窄处仅为1.25公里,石牌港往东江面又宽阔了。由于长江利港至石牌港段河道较窄,地势又是由西往东和缓倾斜,因而水流甚为湍急,当鲥鱼逆流洄游过石牌港时,非得使出浑身解数方能前行,这就使得鲥鱼的肉质变得更紧致,也更细腻,因而吃口更好,胜过当涂、采石、南京等地鲥鱼。这可谓是一方水养一方鱼。到明代万历朝时,江阴鲥鱼已名满天下。

  康熙皇帝没有下旨取消进贡鲥鱼制度前,江阴每年要被南京鲥鱼冰窖厂选上一二千担鲥鱼。如今,如何保证完成省府下达的上贡鲥鱼的艰巨任务?这考验着沈清世的执行力。他不畏艰险,深入江边网户调研,与他们一起坐船进江捕鱼,探索尝试多种鲥鱼保鲜法,最终试验出用新榨的麻油保鲜鲥鱼的方法,即将新榨的麻油灌在油桶里,控制好油温,再将油桶放置在船头,把刚起网的鲥鱼快速放进油桶,再封好油桶口,当渔船靠港后,立即让等候的快马直送北京。江阴上贡的鲥鱼,很为食用者所赞誉,尤其是慈禧太后,对江阴鲥鱼心心念念,赞不绝口。这种上贡鲥鱼的遗俗,延续至民国。

  5

  民国初,梁、吉、谭三姓渔民数十人,从盐城阜宁迁居江阴后,江阴才有定居的专业渔民,他们与居住在江边的网户们一起,年均捕捞鲥鱼两三千担,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1950年,地方政府把留居江阴的苏北支前渔民和本地渔民组织起来,成立江海渔业社后,年均捕捞鲥鱼4000多担,大多出口创汇。由于过度捕捞,20世纪60年代起,鲥鱼资源逐渐枯竭,年捕捞量锐减,1970年捕捞鲥鱼仅有280多担。1972年起,采取限捕措施,鲥鱼得以修养生息。然而,1975年后又放开捕捞,1982年,年捕捞鲥鱼已不足百担。

  我是1956年生人,住家距离江边二三里路,小时候经常吃到鲥鱼。每年收割小麦时节,常有人挑着鲥鱼担子转村头,转田头,沿门卖鲥鱼。手头一时紧的,但嘴又馋鲥鱼的,还可以赊账买鲥鱼。那时鲥鱼很便宜,尤其到落市时,1斤猪肉钱好买2斤鲥鱼。如果到落市时再不卖掉,鲥鱼就快要臭了,一旦臭了,不要说一文不值,就是丢给猫吃猫都不要吃。再说,鲥鱼又不像其他鱼类那样能够腌的,所以,落市时,鲥鱼是很便宜的。上世纪70年代,我还吃过几次鲥鱼,80年代还见过鲥鱼,90年代就没见过鲥鱼,更不用说吃鲥鱼了。自1993年5月江阴长山镇渔民水根在长江中捕到一条重三四斤的鲥鱼后,江阴鲥鱼似乎已然绝迹。

  6

  江阴鲥鱼为什么会从丰富走向绝迹?原因和其他鱼类结局基本相同:一是过度捕捞,把将要繁殖的亲鱼和正成长着的幼鱼都捕上来了,老少通吃,哪里还有鲥鱼的活路?二是江水被污染,已不具备鲥鱼溯江产卵、幼鱼成长的生存条件。鲥鱼已经功能性消失了。什么叫功能性消失?按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庄平的说法,就是目前这种情况只是暂时判断为“功能性”灭绝,如果接下来20年还是找不到它们的踪迹,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一鱼种已经彻底绝迹,没有希望了。

  为了不让鲥鱼这一古老而珍稀的鱼种消失,江苏省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三鲜”繁育养殖专家郑金良,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开始河豚、刀鱼的人工繁育,并获得成功,同时又坚持长达20余年的河豚、刀鱼苗长江放流。由于国家长江大保护措施的落实,现在已能在长江中监测到成鱼河豚、成鱼刀鱼的踪迹。2003年,郑金良开始人工繁育美洲鲥鱼,又获成功,可以让人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吃到鲥鱼,而且他还研制出了独家作料,用他的作料红蒸出来的美洲鲥鱼,甘、肥、嫩、鲜之美味可与长江鲥鱼相提并论,因而畅销全国。江阴的美洲鲥鱼又闻名全国了。

  然而,美洲鲥鱼终究是外来物种,不服中国水土,不能放流长江。可郑金良有一个宏愿:有生之年,他要千方百计在周边国家寻找与中国长江鲥鱼同种的亲鱼,然后引进国内,在其公司的养殖基地繁育出原汁原味的正宗中国长江鲥鱼。

  我期盼着他能获得成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